过敏性皮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来源:长春肤康医院【医生在线咨询】

过敏性皮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的人皮肤的抵抗能力十分的低下,很容易让人患上皮肤病。当我们患上皮肤病时,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这时,我们该去医院进行哪些检查呢?医生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去医院该做得检查。

  1.外周血 嗜酸粒细胞常明显增高。T淋巴细胞数减低,其中CD8低下明显。B淋巴细胞数常见增高。血清中IgE大多数明显增高。IgG、IgM可有轻度增高,大多数可有IgA低下。

  2.皮试

  (1)Ⅰ型:速发型皮试反应常阳性。现一般采用挑拨或划痕法,常用的变应原有真菌、花粉、屋尘、尘螨、毛屑等。但应注意,阳性并不一定为AD的致敏原。

  (2)Ⅳ型:迟发型过敏试验,常低下。一般在前臂屈面作皮内试验。常用的抗原有结核菌素、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PPD)、双链酶(SD-SK)、癣菌素、念珠菌素、腮腺炎疫苗等

  。也有采用植物凝集素(PHA)作皮内试验的。此外,尚有DNCB斑贴试验。在AD患者常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3.病理生理性皮试

  (1)皮肤白色划痕试验:用钝头棒在正常或皮损处加压划痕,约15s后出现白色划线以替代红线为阳性。

  (2)乙酰胆碱迟缓发白反应:乙酰胆碱作用浓度范围为1∶100~1∶100万,常用浓度为1∶10000。皮内注射0.1ml后,在正常人15s出现局部潮红、出汗和鸡皮症,持续3~4min后消退。患者通常在皮试后3~5min出现白色反应,长者可持续15~30min。

  (3)组胺试验:常用浓度为1∶10000,皮内注射0.1ml后30s潮红不明显或缺乏为阴性。

  上述各项试验在AD患者的皮损和正常皮肤上均易出现异常反应,特别在皮损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但以在正常皮肤上出现异常反应的意义为大。

  组织病理:无特异性。急性期,在表皮可见棘层肥厚,细胞间水肿或海绵形成,在表皮海绵形成区和真皮上层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间或有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细胞,真皮水肿。随着湿疹性炎症减退,苔藓化损害出现,组织像也发生相应改变,表现为明显的表皮增生,稍有或无海绵形成。真皮乳头层增厚伴有中度密集炎症细胞浸润,LC数量增加

  ,有时伴有较多的EOS。用抗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单克隆免疫酶标法染色,证实真皮浸润的主要为T淋巴细胞(CD4 ),并有HLA-DR抗原,提示具有活化特性。此外,也有报道尚见大量肥大细胞和嗜色素细胞。在苔藓化损害的表皮内部LC明显增多。

  目前较先进的测试过敏原的仪器为百康2000过敏原检测系统,长春肤康医院医生推荐可以采用此仪器检测及治疗。

【科技视点】

  世界顶级的过敏疾病诊断治疗设备—德国BICOM2000生物共振过敏治疗系统

  我院引进了世界较先进的过敏疾病诊断治疗设备—德国BICOM2000生物共振治疗仪,这是当前国内外治疗过敏病症较先进的检测及治疗技术,不仅可以检测过敏,还可以治疗过敏,是当今较好集检测和治疗过敏为一体的专业设备。该设备在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突出的功效!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医院在病人过敏原的诊断方面都只能检测30—50多种,而且收费极贵、还受到年龄的限制(婴幼儿不能检测),诊断的时间也要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而德国BICOM2000生物共振治疗仪不仅可准确地检测出500种过敏源,还能检测出这500种过敏源之外的其他物质,几乎包含了各种食物、花粉、尘螨、昆虫、化学物质等全部的过敏原,该设备检测迅速,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现致病过敏原,并能有效地进行脱敏治疗和根据病情治疗。

  医学界普遍认为,BICOM生物共振治疗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不仅简化了过敏源的检测程序,而且增加了一种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新手段。该系统已在欧美地区广泛应用,疗效确切,整个检测治疗过程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为过敏性患者带来了福音。

  一、检测、治疗原理:

  过敏性疾病不仅有变态反应的表现,同时还存在一种特异性物质波,该物质波被特有的信息激活通过生物物理脉冲诱发后会出现过敏症状。运用生物共振技术,从体内寻找过敏原特异性物质波,就可以确定过敏原。

  检测到过敏原后,将过敏原物质波进行采集,放大,同步镜像反转处理后重新回输入人体的特定部位。通过镜像反转的波与肌体内过敏原产生的异常波相互作用就会使本来变为异常的生物波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消除过敏症状,达到脱敏治疗的目的,使肌体恢复正常。

  二、检测、治疗优势:

  1、无痛、无创、无需抽血、无副作用,费用底。

  2、检测过敏原种类多,检测准确、时间短,可当时知道检测结果。

  3、可检测患者怀疑的过敏原(如化妆品等),对各种诱发物进行确认。

  4、可对过敏病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率高、治疗时间短。

上一篇:哪些因素会引发过敏性皮炎
下一篇:过敏性皮炎的治疗及预防
就诊指南
备案号吉ICP备16002784号-4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780号